首页 阅读历史
A + A -

第2章 :捡漏

  离开四宝斋后。

  我来到古玩一条街闲逛。

  人潮拥挤,连走路都要侧着身。

  街道两边,都是小摊贩,地上摆满各式各样的古玩。

  近到现代的纪念工艺品,远到西周的青铜器。

  当然,说是西周的我肯定不信,上周的还差不多。

  而我之所以来逛古玩街,也是想碰碰运气。

  可逛了一圈下来,虽然是见着了几件黄货(真品),但货主明显懂行,开的价几乎就是市场价,没有一点利润空间。

  就这样走着走着,我来到了一个纸片(书画)摊。

  老板是个长得尖嘴猴腮的中年男子,一看就是那种老油条,他见我年龄不大,好忽悠,立马就拿出他那套专业的话术:
  “哟,小伙子,喜欢哪位名家呀?咱这可都是好东西,上到春秋,下到明清,全都是出自名家的书画字帖,您看看中意哪个?”

  我扫了一眼,心中偷笑。

  还出自名家,恐怕是你家的吧!
  但我嘴上还是应了一嘴‘随便看看’
  。

  老板也不放弃,拿起地上的画卷跟字帖,逐一给我介绍起来:
  “小伙子你看看,这可是东晋名画大师,顾恺之的《斫琴图》,我敢说,全世界独一份,你买到就是赚到。
  还有这个,苏轼的《洞庭春色赋》;这个,吴道子的《五圣朝元图》,还有这个这个,唐寅唐伯虎你知道吧?这就是他画的《落霞孤鹜图》。”

  听到这,我差点笑出声。

  前面几个我还能勉强接受,但唐伯虎的《落霞孤鹜图》,此时此刻正挂在上海博物馆展览呢。

  这老板是真敢忽悠啊!
  故宫一件你一件是吧?
  但我本着随便看看的心理,就随手拿起那副《落霞孤鹜图》。

  这不看不要紧。

  一看,还真让我发现了猫腻。

  图中的高山峻岭,水榭楼台,虚实相间,画的妙不可言,惟妙惟肖。

  此外,此画所凸显的雄浑之气,风格几乎跟唐伯虎手笔一模一样。

  要不是知道这玩意的真迹在哪,还真分辨不出来。

  老板见我来了兴致,立马开口:“小伙子怎么样,这画有兴趣吗?”

  “挺好……”
  我点点头,继而道:“但可惜是假的。”

  “你胡说什么!”
  老板被戳破,差点急眼。

  我直截了当地说:“这玩意的真迹,现在就挂在上海博物馆呢,你总不会说,博物馆里的那件是假的吧?”

  老板上下打量我一眼,质疑道:“大东家?”

  这是古玩行的黑话,大东家就是行家的意思。

  “算不上,但比善财仔好点,是个马虎眼,命好能吃药。”
  我应道。

  这句话意思就是,我虽然算不上内行,但也不是刚入行的新人,是个半吊子,运气好的话,偶尔还能捡漏。

  这样一说,对方清楚了我的门路,就不会再拿我当冤大头宰。

  “明白了。”
  老板点头:“你说多少钱?”

  “你开个价!”

  老板比了个三的手势。

  “三百?”

  “什么三百!三千!”

  我翻了翻白眼:“大哥,假的你也敢要三千?真当我冤大头啊!”

  “不是,你看看这画仿的多好啊,就单单是这手艺,还有这画纸的质地,工艺,怎么也值这个价吧……”
  老板越说越没底。

  我懒得掰扯,直接报价两百,不行我就走了。

  “行行行,算我今天倒霉,开个张。”

  老板嘴上虽然这么说,手上却很麻利的将画塞到我手里。

  钱货两清之后,我就带着东西离开。

  至于我为什么收这副‘假画’
  ,当然不是因为我人傻钱多。

  而是因为这幅画,也是出自唐代。
  从纸张的质地跟包浆上看,绝对错不了,只不过此画并非是出自唐寅之手,而是一副临摹画。

  虽然这幅《落霞孤鹜图》临摹的几近真品,就连画作的正反面都有着色,以此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。

  但唐寅的真迹,也就是他所使用的画纸,全都是选用薄如蝉翼的棉连纸,再用胶矾水加工成一种独特的熟宣纸。

  总之,这幅画虽然不是唐寅真迹,但也是货真价实的唐代作品,而且还是一幅临摹到几近完美的唐寅画作,市场价保守估计怎么也得在三万左右。

  两百变三万,翻了足足一百五十倍。

  这就是捡漏的好处。

  本来我还想着把这画卖给古万三,可等我到他店里的时候,却是大门紧闭,想来应该是出去借钱了。

  因此,我就在附近找了一家门面较大的古董铺。

  老板是个五十岁左右的秃头,姓徐,眼光很毒辣,一眼就看出了我手头画作的来历,给我报了一个三万二的满意价格。

  就在徐老板去取钱的时候,一位穿着华贵的贵妇人,提着一个布袋走了进来。

  发现徐老板不在,就开口问我:
  “小伙子,徐老板他人呢?”

  “徐老板出去了,等会就回来。”
  我淡淡道。

  贵妇人找了个地方坐下,看我手拿画卷,有些好奇:“小伙子,你也是来找徐老板掌眼的?”

  我闲着无聊,就应了一句:“不是,刚刚淘了幅画,来卖给徐老板。”

  贵妇人闻言上下打量了我一眼,看我年轻,就有些瞧不上我,带着些许嘲讽的语气:“你该不会说,你手里的画是街上捡漏来的吧?”

  还真别说,女人的第六感就是准。

  但我并不想再理会对方,只是冷笑一声。

  贵妇人见我这态度,“切”
  了一声倒也没再说什么。

  只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端坐着。

  一时之间古董铺里静得针落可闻!
  好在徐老板很快回来了。

加入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支持作者创作,解锁后继续阅读

解锁:

余额:

以后不再提示我,自动订阅下一章

立即解锁

虚拟商品购买后不可退换,青少年请在家长陪同下充值

该章节为收费章节,请登录

立即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