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初生之犊(一)
中国南北朝,战乱四起,百姓苦不堪言。
在痛苦绝望之际,许多百姓求助于宗教,从天竺传来的佛教因此盛行。
隋文帝杨坚一统天下后,收拾天下残局,百业待兴,振兴农业,鼓励生产。
文帝崇尚节俭,并尊崇佛教,许多出家人集聚京城,钻研佛法,佛教日益鼎盛。
玄奘法师为唐朝时代佛法之最,远至西域求得大乘法经。
原本中国流传的都是小乘佛教。
小乘佛教:在梵文中意即“小转轮”
,指的就是印度最古老的佛教十八派分支。
小乘佛教强调“罗汉”
,意即“修成得道的圣者”
,修行者只要靠自修便能悟道。
大乘佛教:相对于小乘佛教,在梵文中的意思是“大转轮”
,大约在公元一世纪源自于古佛教。
大乘佛教强调用自由、创造性的观点诠释佛经。
大乘佛教中,菩萨扮演重要的地位,不同于小乘佛教主张自修,菩萨在梵文中代表“即将成佛”
,因看到世人受苦,菩萨便延迟升天成佛,帮助众人超脱苦痛,因此菩萨最主要的特征是慈悲胸怀。
玄奘本名姓陈,为陈留人,汉朝太丘仲弓之子孙;其曾祖父陈钦,官至后魏上党太守;祖父陈康为北齐国子博士,受封于周南,之后子孙定居于此。
父亲陈慧本来是官宦之子,幼受庭训,学问很好,长得清俊飘逸,身长八尺,但因战乱困患关系,行为变得崇尚玄学。
该州郡长屡次推举孝廉和司隶之官,但都被陈慧辞拒不接受,陈慧常行游戏于乡野之间。
在乡间凉亭,数个乡下人听陈慧讲故事,大家都喜欢听他说故事,因为他说的故事隐喻着人生大道理,让人心有感悟。
陈慧说道:“今天的故事是,从前有三个人,在沙漠之中行走,因为迷路而粮食不足,到最后粮尽水绝,就快要饿死。”
“沙漠中的魔神看见,心中怜悯,但依他的法力,他只能救活一个人,所以他想试炼三人,看谁最值得去救。”
“魔神化做一只秃鹰,在三人上空盘旋,三人看见,若能抓到秃鹰煮来吃,就能解一时之饥饿,暂时避免饿死之命运。但是如何去抓在天空盘旋的秃鹰呢?三人议论纷纷。”
“其中一人说道︰若能割肉喂鹰,就能引秃鹰飞下,就可以抓住秃鹰充饥。”
“这是个好建议,但是谁又能割肉喂鹰?在沙漠之地,将肉割下,血流不止,铁定会死在沙漠之中,谁又能不畏生死,牺牲自己成全其他二人呢?”
“那人又说道︰我愿意割我的肉喂鹰,牺牲我一人,救活你们两人。”
“两人心中感动,纷纷向那人道谢,那人果然割下自己的肉,引秃鹰飞下,让秃鹰啄食自己的肉。另二人见秃鹰飞下就向前猛扑,抓住秃鹰,瞬间秃鹰消失,幻化作魔神。”
乡下人听到这,心中感到好奇,问道︰“魔神究竟是救了谁?是救割肉喂鹰的人吗?他能舍己救人,不畏生死,这种精神让人佩服。”
“你们错了,魔神并没有救割肉喂鹰之人。”
“那他究竟救谁?”
“谁也不救。”
“为什么?割肉喂鹰的精神高风亮节,魔神为什么不救他?”
“魔神说道︰众生云云,人的生命也是生命,秃鹰的生命也是生命,你们竟然为了自己的生命,而残害秃鹰的生命,这种自私的行为,何谓高风亮节?”
“结果魔神飞走,留下三人在沙漠中饿死。”
“这个魔神也不对,秃鹰的生命怎么可以跟人睥睨?我们每天吃鸡鸭鱼肉,不是也残害众生生命?”
“魔神真的不对,丢下三人活活饿死,岂不也是残害众生?就如上天一般,口口声声说上天有好生之德,可是战乱、饥荒、贫穷等等,夺去多少百姓的性命,世间人类生活苦不堪言。人类杀众生,叫残害众生,上天惩罚人类,何不称为残害众生?”
乡下人觉得陈慧讲得有道理,似是而非,已经分不清楚谁是谁非。
“人死了之后,又会到哪?”
一个孩童提出问题,一时使陈慧愣住。
谁也没有去过死后的世界,又如何解释死了会到哪?“人死了去的地方可以分为两个世界。一个是天堂,另一个是地狱,好人上天堂,坏人就下地狱。”
孩童又问道:“那人又是从哪里来的?”
谁能记得生前的记忆?彷佛每个人都是突然地出现,突然有了记忆。
“人的诞生就是男女在一起,胡搞瞎搞一通,就生出人。这个问题回去问你父母,你父母最清楚。”
孩童又问道:“那人又为什么要活着?活着有什么目的?”
这个问题真的把陈慧问住了。
每一天,日出而耕,日落而息,反反复覆。
人为什么要活着,既然没有目的,那是不是可以寻死?偏偏人又怕死亡,为什么会怕死?万世万物都有求生的本能,遇到死亡威胁,都会尽力保护自己。
既然不知道死亡的感觉是什么,又不知道死了去到什么世界,那又何必害怕死亡?陈慧正不知要如何回答,这时,他的儿子气喘喘跑来,一看到他就上气不接下气大声说道。
“爹,娘生了……”
陈慧听到老婆生了,欣喜若狂,立刻赶回家中。
看见产婆抱着幼小的婴孩出来,心中满是欢喜。
小小的眼睛、小小的鼻子,好可爱,他那双娇弱的小手,只有拇指一般大小,彷佛是心中的最爱。
这个婴孩就是玄奘。
玄奘本名叫做陈袆,字玄奘,是陈慧的第四子。
看见老婆历经千辛万苦将婴儿生出,喜极而泣的表情,心中感动说不出话来,抱着儿子就好像抱着心肝。
看着一家人和乐融融,突然间一种感动涌上心头,眼泪挂在眼框,好想哭出来。
这就是家的感觉。
突然间想起孩童的问题。
“人又为什么要活着?活着有什么目的?”
他心中想到答案,紧紧握住老婆的手,抱着小孩。
“我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你们,让你们过好的生活,让你们幸福快乐,让你们健健康康平安长大,这就是我活着的目的。”
天下分分合合,旧的结束,新的又起。
文帝杨坚励精图治,民心归一,维持中国短暂和平的十年。
在这十年间,人民努力生产,生活富庶,稻米生产过剩,任其放在谷仓腐坏。
国家的稳定与繁荣,也带给陈慧一家安定的日子,一家生活和乐。
但好景不长,炀帝杨广继位。
他好大喜功,劳民伤财,修长城、凿运河、三征高丽、开疆辟土,到处征民夫、民兵,造成天下大乱,百姓苦不堪言,盗匪四起。
陈慧夫妇共有四子一女。
玄奘是最小的儿子,夫妇俩人宠爱有加,自小熟读诗书,文质彬彬,谦卑有礼。
在陈慧夫妇的保护之下,玄奘未经世事,对人间的生死离别疾苦仇恨都不甚了解。
十三岁那年,陈慧要玄奘到洛阳投靠他二哥陈素,陈素字长捷,法号捷同,在东都洛阳净土寺出家当和尚。
因为天下四起,到处强拉民兵,玄奘的大哥死在劳役之中,三哥战死异国,死在战乱中。
玄奘虽然只有十三岁,但他个子高大,现在纷争,盗贼四起,陈慧怕他被强拉当作民兵,所以要玄奘到洛阳投靠陈素。
玄奘一直是温室的花朵,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,陈慧夫妇心疼,但不得不让玄奘独自上路。
玄奘与父母道别,依依不舍,骑上马匹,往洛阳方向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