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人间疾苦(二)
短短几天,他仿佛突然变老,走入人生困境,他不知所措,不知该如何继续走下去,只能以泪洗面,暗自憔悴。
几天之后,凤姊叫人带玄奘去见她。
“你怎么了?几天不见,竟然如此憔悴?”
“这几天我感触特别多,我好像失去支撑的力量,突然间好想了结人生,我痛不欲生。你想杀我,就杀吧。”
凤姊看着玄奘的眼睛,他眼睛中充满慈悲、忧郁,她从来没有看过这种眼神。
突然间,她可以感受玄奘的心痛,他竟是如此伤心,让她想落泪。
凤姊退却下人,只留玄奘一人在房里,她用手轻轻触碰他的脸颊,一种奇妙的感觉传到玄奘心中。
这种感觉,玄奘从来没有过,比当初见到凤姊时更加强烈,他的心里满是凤姊的影子,想的也是凤姊。
这是怎么回事?为什么会这样渴望想着凤姊?凤姊的手顺着他的脸颊,滑落到他的脖子,轻轻抚摸。
玄奘身体竟不自禁颤抖,那种感觉实在是太强烈,让他瞳孔放大,呼吸急促,心跳加快,手心冒出一阵阵的冷汗。
“这是什么感觉?为什么让我感到如此强烈?我的心中,想的都是你。”
“这就是爱。”
“爱……?”
爱是除了死亡之外,第二种更加强烈的感觉,只要是人,就会产生情爱,爱可以让人产生兴奋、激情、欢愉,但也会让人产生仇恨、痛苦、苦恼。
玄奘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,如此渴望一个人,直到遇上凤姊。
他觉得他的心中好喜欢她,那种感觉侵占他的心,让他窒息无法呼吸,让他无法回避,他想要为她疯狂。
凤姊轻轻退下衣裳,露出粉嫩的肩膀,玄奘看傻眼,她的肩头竟是如此的雪白。
玄奘情不自禁,心跳不已,伸出手想触碰凤姊的肩头,凤姊却将他的手抓住。
“你的年纪还小,这种事并不适合你。”
凤姊让玄奘回去,玄奘却舍不得走,眼睛睁大看着凤姊,直到下人将他押回。
玄奘的心快要崩溃,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凤姊,见不到凤姊,他的心中痛苦,如刀一般撕裂。
这几天他实在是遇到太多事情,心情起伏相当大,每件事都深刻在他的心中。
关在地牢中,他时不时想起惨死的人,他也无法忘却凤姊的倩影,一股股心头的交战,让他陷入迷惘,陷入无限的深渊。
他好矛盾,想死,想离开痛苦,不愿意看见丑陋的人生,却又想活,想一直待在凤姊身边。
人生的矛盾不停地在他心中上演,他无法忍受矛盾冲突,眼泪不禁噗噗流出,只能道尽他心中的万般无奈。
人生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痛苦?每种痛苦都叫他无法承受,都叫他深刻感受,叫他无法忘记。
由于河贼的猖獗,惊动了官府,隋军派一千多名官兵攻打海龙寨,黄河岸边成为战场,飞箭到处乱飞,隋军杀进海龙寨。
寨内河贼不敌,纷纷败退,许多河贼被杀,血流成河。
官兵杀进地牢,救出玄奘等人。
两天时间,海龙寨覆灭,河贼死的死,被抓的被抓,凤姊也被官兵抓住。
当玄奘再次看到凤姊时,她被悬吊在官府门外的木桩上,任由风吹雨打。
玄奘通过关系,探望凤姊,与凤姊说话。
凤姊有气无力地说道︰“你说的没错,杀人者人恒杀之,这一切都是我的报应。”
玄奘却说:
“今天来,是想跟你说,我认输了。他们杀你,也是不仁道,任何生命都是宝贵的,但为了生存,牺牲他人的生命,官兵也是一样麻木不仁。”
凤姊洒脱一笑,说道:
“我就快要死了,你还有什么话跟我说?”
玄奘坦诚道:
“我喜欢你,但又不能跟你在一起,这种苦在我心中泛生。你说的不错,那是爱,那种感觉使我害怕你死,害怕你就这样消失,比你还害怕。”
凤姊露出久违的笑容。
“真的吗?没想到还有人关心我的生死,我很开心。”
玄奘无力挽救凤姊,只能眼睁睁看着凤姊活生生被饿死,示众于全城人面前。
在凤姊死亡的那一刻,她一句话都没说,好像不怕死亡,或许是她已经预期到自己的死亡,也或许她期盼死亡。
他的心好悲恸,无法形容,痛苦就像恶魔纠缠他的身体,不停与他的内心交战,使他身心感到疲惫。
眼见凤姊的死,玄奘也陷入迷惘,他来到人生十字交叉点,他不知如何走下去?那一夜,他喝了许多酒,想把所有痛苦忘记,却吐得一塌糊涂,借酒消愁是更愁,更是摧残他的身心,更是让他无法忘怀。
他忘不了这几天发生的事,忘不了死尸,忘不了凤姊,忘不了男女之间的情欲,也忘不了死亡的痛苦。
要怎么做,才能远离痛苦?玄奘想不透,也看不穿。
......
玄奘独自一人来到洛阳,来到净土寺找他二哥陈素,陈素此时法号捷同。
捷同见玄奘满脸忧愁,知道他一路吃了不少苦头,但也没多问什么,只是安排在净土寺住下。
经过几天的佛经洗礼,玄奘心里变得平静许多,也不再胡思乱想。
捷同向他提到,最近朝廷下令,要在洛阳招募二十七人剃度为僧,主考官是大理卿郑善果。
因隋代推崇佛教,和尚地位崇高,在皇帝身边经常有僧侣出现。
当时洛阳有学识出众者数百人,争相出试,争夺这二十七个名额。
玄奘仅有十三岁,并没有资格报考应试。
此时玄奘已心如止水,突然间有想要遁入空门的想法,于是跟捷同提道。
“二哥,我想应试此次的征选。”
捷同如实告知。
“你的年纪尚轻,可能会被排除在外。”
玄奘执拗道:
“不管如何,我也要试上一试。”
当天,应试的地点就在净土寺,玄奘在门口徘徊,因为他年纪不够,被挡在寺外。
刚好郑善果来到,看见玄奘在寺外徘徊,发现这个少年气宇非凡,气质不同于一般的少年,于是向玄奘问道。
“你是谁家的孩子?”
“我是陈袆,捷同的弟弟。”
玄奘回答后,郑善果又接着问︰“你想剃度吗?”
“是的,我想剃度为僧,但是我的年龄不够,不能报名应试。”
郑善果善于识人,发现这个少年面相极佳,气度非凡,未来成就一定不可限量,于是跟玄奘说道。
“我就是这次的主考官郑善果,见你有此诚意,可以破例让你参加应试。”
玄奘喜极,连忙拜谢郑善国。
玄奘进入佛厅,里面有数百人参加应试,许多都是学识非凡的读书人,把佛厅挤得水泄不通。
此次应试分为笔试与面试两种,笔试的题目为︰“何谓佛?”
所有考生一看到这题目,侃侃而写,长篇大论,唯独玄奘,笑而不答。
玄奘只写下两个字。
“天地”
。
接下来面试,郑善果按照规矩依次考问众考生,直到玄奘。
他见玄奘的笔试卷上只写下“天地”
两字,心中好奇。
“此题你为何只写‘天地’
两字?”
玄奘气定神闲。
“天地万物皆可成佛。”
郑善果暗地惊讶,他看玄奘小小年纪,却不简单,于是又问道︰“你又为何想出家?”
“想寻求答案。”
“什么答案?”
“生命的答案。”
郑善果大为称奇,眼见这个少年,实在是不简单,心想︰“此少年是个人才,若是剃度,将来必定大有可为。”
于是破例让玄奘剃度出家。
在年仅十三岁时,正式成为小沙弥。